
公司簡介
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、新聞發言人陳尚芹日前透露,正在醞釀的《國家“十二五”環保產業發展規劃》將圍繞“水氣聲垃”展開,分別是工業廢水、城市污水等水污染治理,除塵、脫硫、脫硝等大氣污染治理,噪聲處理,固體廢棄物處理等方面。
多位受訪專家指出,環保產業是典型的政策引導型的產業,強有力的減排政策將催生巨大的環保產業市場需求,“環保產業完全有可能、有條件成為下一輪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。”
商機:萬億產值成共識
“未來15年將是環保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。抓住這個機遇,環保產業就能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;錯過這個機遇,環保產業就難以擺脫20年來‘盤子小、市場散、發展慢’的局面。”陳尚芹表示。
環保部環境規劃院提供的《國家“十二五”環保產業預測及其政策分析》報告指出,據初步估算,“十二五”期間環保投資需求約為3.1萬億元,與“十一五”期間環保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1.35%的比例基本持平,年均環保投資為6200億元左右。
在中央、地方政府及民間等環保投資的牽引下,以投資乘數約1.4估算,“十二五”期間環保投資將拉動GDP約4.34萬億元。環保部環境規劃院一位專家表示,如果在環保方面投入1000億元,將會帶來10億元的利稅增加、600億元的居民消費增加、60萬的新增就業人口,“這是全社會綠色增長的最佳模式”。
瓶頸:行業估值現分歧
中國環保產業協會一位專家指出,當前環保產業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,“包括環保產業發展的激勵與約束機制不夠健全,以企業為主體的環境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進展遲緩,新技術示范推廣渠道不暢,環境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,總體上散、弱的行業狀況尚未得到根本扭轉。”
然而,“十二五”開局之年至今,國家已公開的直接涉及環保產業的投資預算,僅為《國家環境保護“十二五”科技發展規劃》中所列的220億元,“這筆錢還是從科技部過來的,環保部涉及環保產業的自有預算捉襟見肘”。
至于涉及市場化、產業化領域的財政支持,財政部曾邀請環保部對口司局及中國環保產業協會負責人進行座談,但雙方未就使用方式、投放對象等問題達成一致,“最后批給環保部的財政專項資金就不了了之”。
陳尚芹表示,環保技術和設備也是一分錢一分貨,有時候項目業主為了省錢,導致少數制造商和運營商在材質、施工方面偷工減料。“當前環境工程招投標制度往往是‘經濟標’壓倒‘技術標’,導致競標企業無序壓價甚至低于成本價,或推廣適用性、穩定性較差的環保技術。”
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發布《關于“十二五”期間環保產業發展的意見》并建議,設立環保產業新技術成果轉化專項資金,加速推進環保產業高新技術成果的轉化;加快環保產業的國產化、標準化、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,鼓勵企業立足自主研發,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家環保產品標準和工程技術規范的制訂。